100元快餐不限次数二维码_200一晚同城约茶_100块钱3小时上门二维码

当前位置: 首页 > 联合会 > 学习交流园地

HR招聘面试的STAR技巧

  • 时间:2012-06-20


    作为HR经常要面对一些招聘面试的工作,短短几十分钟的面试就像是一场战斗,面试官和招聘人员就像攻守的双方,HR如何在短暂的时间内守住"阵地",易守为攻,打好一场斗智斗勇的战斗,是企业招聘成功与否的关键。因此,我们有必要采取一些手段控制面试的场面,使之朝着正确的方向进行。在此介绍招聘面试的STAR原则。
  STAR是SITUATION(背景)、TASK(任务)、ACTION(行动)和RESULT(结果)四个英文字母的首字母组合。通常,应聘者求职材料上写的都是一些结果,描述自己做过什么,成绩怎样,比较简单和宽泛。而我们面试官则需要了解应聘者如何做出这样的业绩,做出这样的业绩都使用了一些什么样的方法,采取了什么样的手段,通过这些过程,我们可以全面了解该应聘者的知识、经验、技能的掌握程度以及他的工作风格、性格特点等与工作有关的方面。STAR原则能帮我们解决上述问题。
  例如:企业需要招聘一个业务代表,而应聘者的资料上写着自己在某一年做过销售冠军,某一年销售业绩过百万等。我们是不是就简单地凭借这些资料认为该应聘者就是一名优秀的业务人员,就一定能适合自己企业的情况?当然不是。
  首先,我们要了解该应聘者取得上述业绩是在一个什么样的背景(SITU-ATION)之下,包括他所销售的产品的行业特点,市场需求情况,销售渠道,利润率等问题,通过不断地发问,可以全面了解该应聘者取得优秀业绩的前提,从而获知所取得的业绩有多少是与应聘者个人有关,多少是和市场的状况、行业的特点有关。
  其次,我们要了解该应聘者为了完成业务工作,都有哪些工作任务(TASK),每项任务的具体内容是什么样的。通过这些可以了解他的工作经历和工作经验,以确定他所从事的工作与获得的经验是否适合现在所空缺的职位,更好使工作与人配合起来。
  第三,了解工作任务之后,继续了解该应聘者为了完成这些任务所采取的行动(ACTION),即了解他是如何完成工作的,都采取了哪些行动,所采取的行动是如何帮助他完成工作的。通过这些,我们可以进一步了解他的工作方式、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这是我们非常希望获得的信息。
  最后,我们才来关注结果(RE-SULT),每项任务在采取了行动之后的结果是什么,是好还是不好,好是因为什么,不好又是因为什么。
  这样,通过STAR式发问的四个步骤,一步步将应聘者的陈述引向深入,一步步挖掘出应聘者潜在的信息,为企业更好的决策提供正确和全面的参考,既是对企业负责(招聘到合适的人才),也是对应聘者负责(帮助他尽可能地展现自我,推销自我),获得一个双赢的局面。和某HR沟通,听到这样一个辩题:企业应该是用薪留人,还是用心留人。薪自然就是薪水,而心,是强调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两个观点里都有人支持。按理说,一份有足够竞争力的薪水,员工和企业有共同的愿景和目标,这才是企业和员工双赢的局面。但有此争论,恰恰说明目前国内的大部分企业在这方面做的不足。
  关于薪和心得争论,如果我们从一个大的环境来看,可以拿欧美来进行对比。最近比较热门的事件就是很多google的员工跳槽到facebook里。有一部分人跳槽的目的是为了在facebook上市之后能够获得期权,这是从薪的角度出发;还有一部分是因为facebook的创业环境让人有更大的发挥空间。薪和心都是跳槽的理由,但不要忽略一个问题,就是欧美的福利待遇、薪水的竞争力以及生活消费水平,这些是国内无法比拟的。如果说欧美人留人是薪水和留心各占一半的话,那国内薪水要占据更大的比例。
  在马斯诺需求层次理论里,把人类的需求分为两大部分,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其中物质需求处在最底层。实际上用薪留人,既是用物质留住员工;用心留人,则是从精神角度来挽留员工。从这个理论为基础来看的话可以得出:在企业里,只有满足员工的物质基础之后,才能够靠“心”来留人。
  但看看目前国内的生活成本,结婚、买房、生子养子、父母养老等,而微薄的薪水目前让大多数员工还处在仅仅能满足基本生活的状态,甚至连基本的生活也无法满足,也就不难理解这些员工对薪水看重的程度。想要用心留人,对部分企业来说还无法做到。如果员工没有满足物质需求,精神需求更无从谈起。
  我们在媒体中经常看到一些创业者,他们是为了实现自我价值而创业,这一点自然值得我们称颂,但不要忽略一个事实,这些创业者可能曾经已经积累了一笔财富,衣食无忧,也可能是有丰富的人脉,能够在创业初期就获得风投,在起跑的时候就高于其他创业者。这个现实说明,所谓的精神层面是要以物质层面为基础的。在员工层面也是如此,试想,如果一个员工领到的薪水仅仅能满足最基本的生活,同时有其他的企业可以提供更好的岗位和更高的薪水,你如何来留住员工的“心”?
  薪水是基础,在薪水能够保障员工生活的基础上,在营造归属感。当然我们不能无缘无故的就给予员工很高的薪水,但只要企业能够为员工提供与其能力想匹配的薪水,随着员工能力的提升,薪水也会获得提升,这样员工的心自然会和企业结合在一起。 



友情链接